您的位置:

首页 >> 平安建设


我县摸索新办法破解农村打防管控“老大难”

[ 来源: | 作者:admin | 发布时间:2016-05-03 | 浏览:4244次 ]

来源:西部法制报

近年来,我县紧盯农村地区防护力量薄弱,群众安全防范意识较低,盗窃、诈骗等侵财案件高发实际,坚持“警防是主体,民防是补充,物防技防是延伸,走访宣传是基础”的原则,通过创新用警机制、完善联勤模式、优化“天眼”布控、强化物防预警、入户强化宣传等举措,精准发力,不断提升乡镇农村地区警务防范打击水平。今年以来,县公安局破获农村地区盗窃、诈骗等案件34起,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0余起,排除隐患苗头20余个,收集整理各类信息近1200余条。

用警新机制实现打防管控“零盲区”。陇县是陕西西部山区县,群众居住分散。特殊地缘特点给治安防范带来很多难题,也给公安机关开展精确打防管控造成诸多不利因素。为了解决山区农村治安防范老大难问题,县公安局提出“打小打早、管牢盯好”的思路,旨在始终掌控打防主动权。他们根据群众需求,量身定制主副警员配合处警机制。按照这种机制,他们以规范执法、文明处警为引领,试点推行民警包村负责、毗邻村组警员配合、主副警员包案处警机制;落实执法民警跟案负责、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;延伸警务室工作触角,落实每周驻警务室工作不少于一天机制,延长民警驻村组、社区时间,广辟线索来源,挤压犯罪空间。

在农村招募建立义务治安协警、交通协警和维稳协警,实施“三警”上案合成打击工作办法。他们坚持“小案大办”原则,完善接处警工作规范,明确派出所、刑警队管辖划分,建立了派出所前期处置、刑警队跟进勘查、合成作战室研判分析“三警”上案、合成打击长效机制,营造“群众事无小事、办小案暖民心、多破案强震慑”氛围。今年以来,他们利用“三警”上案模式侦破各类大小案件41起。

同时,强力夯实场所人员监管巡查,把治安难点变成群众拍手叫好的亮点。他们将学校、企业、门店、拟废弃厂房(设备尚存,已停止生产,无人员看管,易引发盗窃案件)等场所、部位列为管控重点;定期巡查探访刑满释放人员、重症精神障碍患者、问题青少年、留守儿童及老人等特殊人员;警务室主动介入化解矛盾纠纷,推行“1+N”模式,排查隐患苗头,防止扩大变质。今年以来,警务室民警主动介入化解矛盾纠纷53起,排除安全隐患26个。

联勤新模式实时满足群众“小九九”。树立“协同发力、辐射合围”理念,注重在健全完善社会协同模式上做文章,实时满足群众意愿。他们争取乡镇综治办协调,建立派出所、综治办、司法所联勤预警小组,推行“日周月年”计划,每日由派出所坚持开展一次小范围巡逻,每周邀请乡镇政府、驻镇单位、学校、村组干部代表开展全面巡逻,每月组织召开治安形势研判会,年底预警工作小组成员总结汇报工作。今年,他们已组织各界群众300余人次投入巡逻防范。

健全完善公众参与模式,搭建“三网”管控体系,调动群众主动参与治安防控。他们确定村组干部、营业门店负责人为治安协理员,管好“特定网”;以同姓近亲为单元,推荐产生“×姓”治安协理员,守好“亲属网”;将活动区域较固定的人员纳入“小袖标”,盯好“区域网”。同时,他们推行“以奖代补、以奖促建”激励机制,坚持“一案一奖”原则,鼓励公众参与社会治理。

他们健全完善警民联勤模式,在村组显耀位置,设立公众留言箱、张贴民警基本信息及联系方式;依托警务室建立微信群、QQ群,通过互动发布预警防范信息;他们还依托警务室办公日,开门办公与入户走访相结合,加强与群众互动交流,由警务室辐射村组,由派出所辐射乡镇,形成结片成面、覆盖合围的工作格局。

预警新网络全天候给群众“拉袖子”。结合山区农村治安防范难点,通过树立“可视巡防、分级盯控”理念,重组加密监控探头,利用预警新网络全天候守护平安。他们通过“村组自筹+专项补贴+个人自费”形式,在重点地域加大“扫盲”力度,将学校、村口、广场确定为三个必装区域,将村委会、出入路口、私营企业(门店)作为三个选装区域,将个人住户、巷子拐点、其他部位为机动安装区域。今年以来,他们对增建的1000余个监控探头进行加密重组,实现了重点区域的全覆盖。

借助技防设施“扫盲”,陇县公安局采取配套办法,优化视频巡逻导侦措施,确保技防设施不“怠工”。他们建立“分级”监控预警机制,将农村地区所有探头整合后全部接入指挥中心大屏系统,综合分析各区域发案规律及特点。他们根据县局提供的视频巡逻防控重难点分布图,实时调整巡逻、打击的预警方向和部位,有效提升了治安管控的能动性、主动性以及打击现行发案的碰撞率、精确度。同时,他们紧盯物防预警难点,动员学校安装防爬刺、防盗门(锁),学生宿舍安装防护栏,乡镇企事业单位安装报警系统;要求各内保部门配备对讲机,防护钢叉、橡胶警棍等;在村组重点、隐患区域张贴警示标识,民警加强巡逻宣讲,通过“拉袖子”提升群众自我防范能力。

宣传新套路培训群众身边的“防范通”。根据山区群众居住分散,村组点多线长的特点,树立“亲情走访、革故鼎新”理念,给遍布乡村的每个地域培训防范行家里手。他们组织民警深入村组走访,发挥警务室前沿阵地作用,有的放矢开展“三访”活动:一访困难,嘘寒问暖,收集实际困难,精准扶贫打好亲情牌;二访安全,选择实际案例,与群众面对面分析,总结经验教训指导防范;三访法律,教育群众远离“黄赌毒”等违法犯罪,更新群众法律观念、村民维权意识。

为了解决偏远农村群众信息不畅的弊端,陇县公安局创新开发“互联网+”宣传模式,第一时间把服务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。他们拓展微博、微信群、QQ群内涵,推出“互联网+照片”打防服务办法,提取重点区域,注明隐患,上传发送;推出“互联网+案例”,选取身边案例,撰写小故事,扩散警示群众;推出“互联网+诈骗短信”,选录典型短信,实例“揭秘”,便于村民防骗止损;推出“互联网+群众”,借助民力,口口宣传,形成群防群治良好局面。

在此基础上,还利用传统方法补齐短板,确保治安防范无盲区。他们结合“木桶原理”,紧盯最短“板”,聚焦文化层次较低的群体,选派民警以校园为载体向“红领巾”加大法制宣传、安全防范教育,由学生当好“宣传员”,向家长宣讲典型案例,宣读法律知识,宣传防骗防盗常识;依托乡镇集会、村组庙会,通过设立宣传点,开展集中宣传。今年以来,陇县公安局共开展入户走访200余人次,发放宣传单300余份,收集群众困难信息27条;通过微博、微信群、QQ群发送预警信息、防骗防盗常识、常用法律法规126条,编辑小故事22个,受到农村群众的喜爱和好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