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

首页 >> 平安建设


市委政法委:找准突破口强化新举措深化平安宝鸡建设

[ 来源: | 作者:admin | 发布时间:2014-05-14 | 浏览:1988次 ]

今年以来,宝鸡市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创新思路、强化措施、狠抓落实,深化平安宝鸡建设,实现了教育实践活动与平安宝鸡建设“两不误、两促进”。

一、积极创新综治工作思路。对照全省目标任务,结合宝鸡实际,提出了“12344”工作思路,明确了全市综治工作重点。即:围绕“一个核心”(创新社会治理、深化平安建设、提升公众安全感),强化“两大建设”(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综治基层基础建设),突出“三个重点”(抓好社会矛盾调处、高危人群管控、重点青少年服务管理),创新发展“四大特色”(社区网格化管理新模式、综治信息化新平台、平安家庭新特色、安置帮教工作新路子),建立健全“四大机制”(责任管理、分类指导、考评奖惩、社会力量参与机制)。

二、全力落实平安建设责任。市综治委下发了《关于开展综治及平安建设责任大落实活动的通知》,要求平安建设责任书县区签订到镇(街道),镇(街道)签订到社区(村),社区(村)签订到辖区内每个家庭,市、县部门(单位)签订到科室和全体干部职工。对签订不到位的,将严格实施责任查究,综治考核时予以扣分降等、撤销平安单位称号、警示提醒直至一票否决等。截止目前,全市各级签订平安建设责任书近90万份,通过自上而下、层层签订责任书,达到了夯实工作责任、宣传动员群众的目的,确保综治各项工作在基层一线落实。市综治办对全市30项重点任务逐一明确牵头单位和参与部门,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。

三、强势推进强制戒毒工作。市综治办、市公安局及时研究部署强制收戒工作,提出了收戒1422人的目标任务,按照3月10日省委常委、政法委书记安东深入眉县调研的要求,宝鸡市按照“贯彻不过夜、一把手直抓、全力搞协调、严密保安全”的原则,启动“收戒周”活动,10天送戒208人,提前超额完成任务。近期,宝鸡市公安机关仍在深入推进强制收戒工作,净化社会环境。

四、探索精神病人服务管理新模式。宝鸡市认真贯彻《重性精神病人救治救助管理暂行办法》,扎实做好重性精神病人筛查、建档和管理工作。全市共排查疑似精神病患者3196人,重性患者434人。市综治办总结推广了凤翔县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“131”工作机制,即夯实一个责任(日常监管)、实施三项保障(医保、残疾人救助、精神病医疗补助)、做到一个优先(符合条件的优先办理城乡低保),形成了“平时有监护、发病有人管、就医有保障、愈后有服务”服务管理新模式。近期,正在协调公安、卫生、民政、人社等部门,筹备成立全市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救治救助工作机构,细化各部门责任分工,进一步健全排查建档、救治救助、行为管控、责任倒查等工作机制,扎实推进精神病人服务管理。

五、强化“红袖章”队伍建设。下发了《关于进一步健全“红袖章”平安志愿者队伍长效机制的意见》,按照统一格式、统一编号、统一制作、统一配发的要求,做到一标一人、一人一号,全市“红袖章”平安志愿者已达5.2万人。麟游县以“六个一”活动为抓手(开展一次集中培训、组织一次治安巡逻、集中一次平安建设宣传、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、开展一次法律法规宣传、开展一次特殊人群帮扶),聘请100名“治安巡防督察”,加强对“红袖章”队伍的日常督查。这一做法在全市推广。金台区、渭滨区、太白县等县区建立了“红袖章”信息台帐,扶风县成立了“红袖章”平安志愿者协会,凤县建立健全了“红袖章”队伍奖惩工作制度。

六、注重发挥妇联职能作用。市妇联立足本职,狠抓平安家庭创建和妇女信访代理工作,联合市综治办下发了《关于进一步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实施意见》、《关于进一步深化“平安家庭”创建活动的通知》,深入开展“五防五无五送”(防拐卖、防盗窃、防抢劫、防隐患、防艾滋,无毒品、无赌博、无暴力、无犯罪、无邪教,送法律、送知识、送方法、送帮扶、送和谐)活动,深入推进“平安家庭”创建。在金台、扶风、岐山三个县区全面启动妇女信访代理试点工作,成立了市县级妇女信访代理服务工作中心4个、乡镇级妇女信访代理服务站29个、村级(社区)妇女信访代理服务工作室466个,组建了一支由598名有法律专业或调解工作经验的妇女信访代理员队伍,化解了一批信访案件,推动了“平安家庭”创建。

七、建立医患纠纷化解工作新机制。针对近年来医患纠纷增多、化解难度较大的实际,成立了全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,加强对医疗纠纷化解工作的协调和指导。依托宝鸡市医学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公室,积极筹建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,内设办公室、接待室、调解室、档案室,配备1名领导、3名以上专职(兼职)调解员,建立起医学、药学、心理学、法学等专家组成的专家库,明确了工作职责,健全了工作制度,并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