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

首页 >> 平安建设


自强自立的留守女孩 ——记宝鸡市美德少年、陇县杜阳中学八年级学生梁蓉

[ 来源: | 作者:admin | 发布时间:2014-05-08 | 浏览:2331次 ]

生活中,她是“小当家”;家庭里,她是爷爷奶奶的小拐棍;在学校,她是同学的好朋友。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长期的留守生活让她学会了自立自强。她就是乐观向上、孝老爱亲的宝鸡美德少年——陇县杜阳中学八年级二班学生梁蓉。 去年 12月,梁蓉被评为 2013年度陕西省“文明好少年”,今年她又荣获宝鸡市首届“美德少年”称号。

弱肩挑重担

今年 13岁的梁蓉,乖巧懂事,做饭、洗衣服、干农活、料理家务样样在行。自梁蓉八九岁起,父母就常年在外地打工,年幼的她早早开始独立生活。 412日,当记者来到陇县城关镇堡子身村三组时,梁蓉正在村里的水井上绞辘轳打水。忽然,她“哎哟”一声,原来钢丝井绳划破了左手食指,鲜血瞬间流出。梁蓉用手压了压伤口,皱了皱眉头,片刻之后又接着熟练地打完水,担起扁担,挑着两桶水,踩着雨后有些泥泞的道路,蹒跚而行。由于村里的自来水管道维修停水,周末回家,她要给自己家和奶奶家多挑些水,还要安排好时间,洗衣服,打扫家里卫生,给自己种的菜地拔草,帮爷爷奶奶做饭、拔辣椒苗……

梁蓉告诉记者,去年麦收时节,她的父母在北京打工没能回家,两个哥哥也在外地打工未归。家里 3亩地 18袋麦子的晾晒,都是梁蓉一手忙活。由于力气小,搬不动大袋,她就半袋半袋搬运,把麦子晾晒干后,用筛子筛干净,又挪到房里。“我把家里活干好,我爸妈在外就能少操点心。”梁蓉说,能替父母分担,她很开心。

孝老苦也乐

66岁的奶奶提起孙女满心欢喜:“人都说,自小看大,我家梁蓉从小就懂事,孝顺得很!”

梁蓉的爷爷腿脚有残疾、奶奶体弱多病,年迈的老人生活中离不了孙女这根小拐棍。“我爷我婆年纪大了。父母不在家,我要替大人孝敬好老人。”寒来暑往,人们总能看到梁蓉奔波于学校与爷爷家的身影。没住校前,她每天早早起床,做好早饭,端给爷爷、奶奶后再赶往学校。下午放学后,她又匆匆赶回家做晚饭、打扫卫生。爷爷奶奶有个头疼脑热,她忙前忙后,买药,照顾。下雪天,冰雪刺骨,梁蓉用手拨开柴垛上厚厚的积雪,整理出一捆捆干柴,为爷爷奶奶烧炕。人老了怕寂寞,闲暇时,她陪着爷爷奶奶聊天。

梁蓉最盼望的就是春节了。爸爸、妈妈和哥哥们都回到家中,一家人欢聚团圆,特别温馨。她非常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光,她要在短暂的时间里,给父母尽点孝心。每天做好可口的饭菜,让辛苦了一年的父母吃上女儿亲手做的饭;晚上,早早把炕烧热,给一家人烧好洗脚水,帮妈妈洗洗脚;家务活抢着干,一家人的衣服清洗她全承包。“看到娃小小年纪,忙前忙后,感觉既心疼又欣慰。”妈妈说,有这样的女儿,他们享福了。

百善孝为先,梁蓉用甜甜爱心唱出了孝老爱亲歌。

友爱传新风

走进梁蓉的房间,看到墙上贴满“学习标兵”、“三好学生”等奖状,记录着这个农村留守孩子的成长历程。

平时哪个同学遇到难题,她都会主动讲解;哪个同学遇到烦心事,她都关心开导;哪个同学有困难,她肯定全力帮助;无论学校组织什么活动,作为团支部书记的她都带头参加。

同学包鑫因为古文作业没完成而受到老师批评,心里不好受。下课了,仍愁眉苦脸坐在座位上不说话。“没关系,今后有不会的题,你拿出来,我们一起做。”细心的梁蓉坐在包鑫旁边,给她讲了古文的学习技巧,并且耐心地为其讲题。

边少辉是个学习偏科的学生,由于月考数学考试失误,他成了全班倒数第几名。原本活泼开朗的他,一下子变得少言寡语,闷闷不乐。梁蓉看到后,主动找边少辉谈心,鼓励他树立起学习的信心。

采访中,不少学生说梁蓉主动给他们讲题,在她的影响下,全班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班风。

班上有的学习好的同学不愿意给学习较差的同桌讲题,原因是怕影响他自己的学习。梁蓉看到后,便主动过去给学习差的同学讲题。她的行为也感染了其他学习好的同学,后来,只要有同学请教,学习好的同学都会耐心辅导。

舍友杨欢说,她曾因小事和梁蓉发生了矛盾,不理梁蓉了。但自己有困难的时候,梁蓉却主动过来帮助她,让她很感动。梁蓉给爷爷奶奶端上自己亲手做的热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