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

首页 >> 平安建设


创新警务模式提升区域治安防控效能

[ 来源: | 作者:admin | 发布时间:2018-02-12 | 浏览:4636次 ]

来源:人民公安报

去年以来,县公安局以巡防机制改革为突破口,积极探索,大胆创新,全面实施下好“先手棋”、构建“包围圈”、打造“急先锋”等新型警务模式,全面推进陕甘毗邻区域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,实现了治安防控效能大幅提升。2017年,全县治安、盗窃、电信诈骗发案和农村地区交通事故同比分别下降12%、24.1%、27.8%和34.2%,社会治安始终保持平稳态势。

下好“先手棋”精准布防

根据辖区位于陕甘两省交界,治安状况复杂的特点,想方设法在下好“先手棋”上做文章,通过精确布防,掌控打防主动权。按照这样的思路,他们紧盯“集约用警、高效派警、精确处警”目标,以指挥中心为“首脑”和“司令部”,搭建“守格、控点、巡线、保面、戍边”联勤联动机制,即社区警务站、交通劝导站“守格”,警务室、街面屯警点“控点”,路面执勤交警、街面巡逻警力“巡线”,辖区派出所(交警中队)“保面”,公安检查站“戍边”,实现了社会防控体系无空档、无死角。

采取“划区”预警的办法,提高机动作战能力和精细化打防效能。他们落实周研判、周通报、周部署制度,精准把握社会治安“脉搏”;适时集中警力,挂牌巡防重点区域;落实巡逻防控责任倒查机制,有效控发案。对已发案件,建立派出所前期处置、刑警跟进勘查、合成作战室分析研判“三警”协同上案和合成打击机制,实现了防控和实战效能“双提升”。

同时,眼盯“分类”处置精确发力,采取“分类预警、统一调度、梯次处置”原则,建立快速响应机制,重点针对暴力恐怖犯罪、突发性事件等8种情况,明确指挥调度程序和出警处警梯队,实现各类警情指挥调度程序化、职责权限明晰化、警力集结快速化、处置工作高效化,精准预防事态扩大,有效提升重特大事件管控和紧急处置效能。

构建“包围圈”进行“三型”固防

通过创建“固边型”警务协作体系守好“外围”、创建“守关型”联勤互动体系卡牢“关隘”、创建“疏线型”交通安全体系盯住“要道”的新型模式,实现精准到位的打防管控。

结合陇县地处“陕甘交界、三省通衢”特殊位置,立足联防、联控、联打、联勤“四联”目标,积极推行甘肃省华亭、崇信、灵台、张家川、清水及千阳和陇县在内的“两省三市七县”协作机制。自去年9月份机制运行以来,该局通过联勤行动,抓获在逃人员7名,破案2串20余起,堵截查获管制刀具数把。

创建“守关型”联勤互动体系,通过卡牢“关隘”,构建密不透风的“铁栅栏”。根据反恐维稳形势需求,在344国道、火烧寨分别设立和新建省际温水交通检查站、陇关公安检查站,在关山设立关山市际公安检查站,在宝汉高速陇县出口处设立县级公安检查站,在县际主要路段架设电子围栏和缉查布控系统。通过站与站之间联动联勤和视频监控之间联网联控,实现了联勤互动守关目标。同时,他们围绕创建“疏线型”交通安全体系盯住“要道”的目标,采取“一套班子、两块牌子”模式,从交警中队选派民警下沉派出所,建立基层派出所交警中队,赋予辖区机动车辆摸排建档、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和交通违法行为查处等职责;在各乡村道路重点路段建成交通劝导站17个,招聘并落实道路交通劝导员,有效破解了农村道路交通管理难题,交通管理效能大幅提升。

用好“急先锋”以打促防

为了打造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“铁拳”,提升打击效能,县公安局利用整合警力资源、做强科技保障、优化打击机制等途径,实现打击与防范相得益彰,互动互进。他们立足治安形势、发案特点及队伍实际,将禁毒、网安大队并入刑警大队,内设合成作战室、信息中心、禁毒中队、经侦中队、网安中队、技术中队等,探索搭建了以刑事侦查合成作战中心为龙头,集技侦、网侦、图侦、合成作战、刑事技术、刑侦综合于一体的“大侦查”格局。同时,将巡逻大队合并至城关派出所,实现接警、侦查、研判“三种力量”同步加强,形成了打击研判“铁拳”。

注重做强科技保障,给一线实战单元提供全方位支撑。他们积极主动争取政府支持,投资100余万元,建成技侦直属工作队,新建技侦办公隔离区4间150平方米,配备了相关设备,抽调5名民警进行重点培养,储备技侦骨干;整合公安自建监控、缉查布控系统、微卡口视频、检查站视频等1007路,接入合成作战平台,并建成城际防御系统3处;为刑侦部门配备了视频采集分析仪、人像比对系统、计算机勘查取证工具等设备,侦查科技手段建设实现新突破。在此基础上,他们优化打击机制,在刑警大队建立“一部联动三队”机制,即由合成作战室和技术业务室组成指挥研判部,联动指导小案侦办队、大案侦查队、禁毒工作队,健全并推行“侦查小组+侦查员”工作模式,提升打击犯罪的专业化水平,有效震慑犯罪。2017年,全县刑事发案数同比下降39%、破案数同比上升17%,以打促防效果明显。